日期:2023-03-25 05:32:39
为落实和深化《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生态?;す婊哪谌?,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城市生态网络的规划研究,分别在三个研究尺度下建立了“绿-绿”和“人-绿”之间的生态网络。
以地理行政单元或建立自然?;で;ど锒嘌栽诳占渖衔薹婀寺痰匕呖橹湮镏值恼=涣?,因此开展区域和市域尺度的基于物种级别的生物多样性?;ぱ芯浚⑷范ㄊ鼙;さ纳锢狄曰疃摹奥?绿”之间的生态网络是?;ど锒嘌缘墓丶侄???翁庠谇虼蟪叨认?,依据生物行为特征,从物种对栖息地类型需求出发,利用多数据源筛选出了大型的景观绿地,并依据岛屿生物地理理论,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构建了区域大型的景观连通性网络,共82条,总长度约464千米。
在北京平原区中观尺度下,对重要生物的栖息地进行了空间识别。通过对指示物种鸟类栖息地质量评价,筛选出了平原地区的生物源地。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模拟出了平原区潜在生态廊道,并通过实地调研,确定了该尺度下的一二级生物生态廊道网络,共约950条,总长约3760千米。
中心城区绿色空间规模不足以及分布不均导致了城市居民对绿地的需求难以满足,实质是绿地生态服务供给和居民生态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为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之都,基于绿地生态服务供需平衡关系的视角,建立起“人-绿”之间的绿色生态网络,有助于提升居民福祉,改善中心城区人居环境。在城市中心区微观尺度,聚焦于城市绿地生态服务供给和居民对生态服务需求的空间不匹配问题,通过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确定了城市绿地生态服务供给热点,以居民小区为需求热点,通过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分析,模拟并建立了以提升居民福祉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涉及各等级道路约2000条,总长度约840千米。
区域和北京平原区生态网络叠加图
平原地区和中心城生态网络叠加图